欧洲杯买球官网_欧洲杯外围赛¥app|投注:第一欧洲杯买球官网_欧洲杯外围赛¥app|投注:心血管内科原创“心”成果在国际心血管领域发表重量级期刊

发布者:校网新闻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9-30浏览次数:13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居维竹教授团队等开展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在有效消融部位周围进行强化消融,与单点消融策略相比,能否降低OT-PVCs(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消融的复发率。该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重量级期刊《JAMA Cardiology》(JAMA心脏病学)上。《JAMA Cardiology》作为权威的医学杂志,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特发性室性早搏(PVC)占室性心律失常的10%,常发生于无明显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中。而流出道(OT)是特发性室性早搏最常见的起源部位。目前导管消融已成为症状性或药物难治性OT-PVCs的一线治疗方法。OT-PVCs消融的急性成功率高,但消融后的临床复发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OT-PVCs的电生理机制被认为是局灶的触发机制或自律性增强,因此目前主要的消融策略是:通过激动标测或起搏标测来确定的室早靶点(将心内膜最早激动的部位作为靶点)。然而,真正的室早起源和标测靶点可能不在同一位置(出口和起源不重合),这可能是消融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全国18家首次接受OT-PVC导管消融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消融相关电生理参数,术后对患者进行至少3个月的随访。在术中确定靶点并在靶点处通过单次消融成功消除PVC后,患者按照1:1随机进入试验组(强化消融组)和对照组(单点消融组)。本研究共纳入308名患者,其中286名患者(平均年龄49.2±14.6岁;173名为女性(60.5%))进入随机。平均随访时间3.2±0.7月后,强化消融组的中期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单点消融组(97.9% vs. 82.7%, P<0.001),强化消融组PVC负荷的下降也显著高于单点消融组(23.0% vs. 19.0%, P<0.001)。围术期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临床上,尽管有不少术者常规在有效消融点附近作强化补充消融,但是这种做法的真正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有效消融部位周围进行强化消融可以显著降低OT-PVCs的中期复发率和室早负荷,同时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将支持强化消融方式在OT-PVC消融术中的应用,结果将对该类疾病的导管消融实践产生影响。

陈明龙教授团队近年来围绕各种心律失常的消融策略组织多项多中心的RCT研究。其中,个体化房颤消融术式Stable-SR术式多次被全球指南推荐,系列研究在JAMA Cardiology、JACC-EP、Circulation-AE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此前,陈明龙/居维竹教授团队对于疑难危重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和病例报道,给危重患者的诊治带来了希望和方向。本次对于特发性流出道室早的研究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进展,对提高室早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崔畅 王可欣;审核/徐婕 陈明龙)